首页 > 教育 >

有3种父母,会让孩子陷入“精神内耗”中,别等娃“叛逆”才后悔

发布时间:2023-06-18 23:20:57来源:
同事玲姐这两天坐立不安,一问才知道,原来在中考之前,她跟儿子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甚至到最后,玲姐儿子吼着说:“你以后不要管我了,我也不想看见你”。

玲姐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疼爱、保护了那么多年的孩子,会对自己说出这么戳心窝的话。

但是又逢中考,玲姐又实在放心不下,就给孩子班主任打了一通电话。玲姐说,老师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她。

因为班主任告诉她,他从教这么多年,就发现那些优秀的孩子,内心都非常的阳光开朗,家庭关系都非常和谐,身边也都没有让他们陷入“精神内耗”的家长。

01.有3种父母,会让孩子陷入“精神内耗”中

什么是精神内耗呢?

在心理学上,所谓的精神内耗,指的是将压力或者心理冲突积压在内心进行自我控制,负面情绪没有发泄口,导致精神痛苦,心里疲惫不堪。

可能很多家长会疑惑,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怎么会出现“精神内耗”这种事情呢?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针对这个问题,明确指出: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没有给孩子看到一个人怎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的活着。

其实,每一个孩子起初都像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手里握着涂料和画笔,怎么涂抹,如何上色,其实都跟家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当一些家长用不恰当的颜料和画笔去勾勒这幅画的时候,无疑就会给孩子带来了“精神内耗”的可能性。

而以下这3种家长,往往更容易养出内耗的孩子。

1、道德绑架的内疚式家长

想必很多人都曾感受过这样的父母。

比如,明明是家长吵架,结果突然扭头对着孩子说一句:“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都跟你爸/妈离婚了”。

再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就会冲着孩子说:“我跟你爸每天在外面风吹日晒的,你考这点分,对得起谁”?

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是表现爱的方式,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事实上,这却是一种“家庭语言暴力”。只是更加隐蔽,不易被察觉,但事实上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却极强。

而在这种暴力之下,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屈从,也不过是被家长强行套进“情感、道德枷锁”后的一种压抑而已。

2、喋喋不休的唐僧式父母

在一项针对全国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中,有一个结论指出: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很严重的沟通问题,而首当其冲的沟通障碍便是“唠叨个不停”。

在家长看来,这种喋喋不休的唠叨,是关心和在乎,但事实上,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

到最后,孩子会因为惧怕父母的唠叨,而抗拒和家长沟通,用沉默和疏远表达自己的情绪。

到最后,亲子关系疏离,孩子在成长中找不到安全的着陆地点,从而就会产生自卑、缺乏安全感、抗挫力差、叛逆等情况。

3、过高期待值的父母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卷”成为了常态,而很多父母顺应潮流,对孩子寄予了很大期待。

甚至这种期待,慢慢变成了一种偏执,只要孩子稍微哪里做的不够完美,就会通过训斥、苛责来变本加厉的要求孩子。

当教育脱离原本的轨道,当爱成为了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垫脚石,那么这一切都会变得压抑而沉重。

久而久之,孩子找不到生活和学习的意义,也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渐渐迷失自己,也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02.如何做,才能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不得不说,现在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孩子无论在家庭当中,还是在学习当中,会面对非常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很容易转化成“内耗”情况。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远离内耗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沟通方式。

很多家长常见的错误沟通方式有三种:权威式的控制、苦口婆心的唠叨、道德绑架式的控制。

这三种沟通方式,不但会使得孩子陷入内耗当中,而且会把亲子关系搞的矛盾重重。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在面临亲子冲突,或者孩子陷入了糟糕的精神状态中,不如事实哈佛大学提出的一个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的法则,那就是PEERE法则。

这个沟通法则当中,包含了暂停(Pause)、参与(Enaage)、鼓励(Encourage)、反馈(Reflect)和衍生(Extend)5个方面。

分别指的是在孩子与你沟通时,要“暂停”手中的事情、要耐心倾听孩子发生了什么,并参与进去、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反馈给孩子们自己的建议、扩大衍生孩子的视野。

这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之为“亲子有效沟通法则”,可以最大程度上与孩子共情,并用平等、尊重的语言模式,来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支持,让孩子有信心去摆脱困难。

其次,要改变固有的角色定位。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可谓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成长,但是越是如此,就越会把孩子推的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当我们把孩子握的越来越紧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的反抗就会越来越强烈。

所以与其如此,不如改变我们固有的角色,把自己变成一个“园丁”,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阳光和养分,不过多的去介入和参与,孩子们才能变成他们想变成的样子。

最后,做个60分的父母,也允许有个60分的孩子。

网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应该在三件事上跟自己和解,分别是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

但是大多数父母都用过高的期待值,把成绩当作唯一“优秀”的标准,最终却让孩子承担着被你拔苗助长的痛苦之中。

事实上,“优秀”并不能用单纯的成绩来衡量,身体强壮也是优秀,会做家务也是优秀,我们应该扩展优秀的范围,遵循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去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或许我们都该放慢脚步,别强求,别纠结,有能力,就努力,没能力,就停下脚步歇一歇。

有时候换个心态,去做一个60分的父母,养育60分的孩子,可能会收获“刚刚及格”的幸福与欢乐。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