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及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15 18:00:53来源: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方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为马克思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840年,清王朝被英国军舰打开国门,逐渐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做过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给处在危难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据中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与帝国主义列强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两弹一星”等成功实践,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成功。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平与发展大背景之下,“现代化”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并知古鉴今地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措施,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充实和完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四大又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对执政党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且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总体目标、布局的新认识;党的十八大不仅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而且还从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尤其是突出生态建设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并提出了“新两步走”战略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之间的联系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运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是党执政的最牢固的根基。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无所畏惧投身于革命当中,倾其全部支持革命;建设时期,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改革时期,人民群众以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决心投身于其中;当下党带领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哪一项事业中,都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也都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除此之外,还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当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我们最大的靠山所在。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着力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密切地结合起来,总结成我党的思想路线。新时代到来之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郑重指出: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一切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加强调研,科学分析,善于总结国内成功的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革命和建设时期缺乏经验,不可避免会犯错误,及时改正并重新走上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一如既往地高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旗帜,尊重实践的求实精神和发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宗凡)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