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针对5万名学生的调查:剖析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因素

发布时间:2023-05-12 14:42:06来源:

针对5万名学生的调查:剖析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国事”。在“双减” 背景下如何落实该法做好家庭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对象较少,缺乏可借鉴经验,教育反馈的同期较长,纠错挽回较难,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倍感迷茫和焦虑,如何通过改变家庭教育因素来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

2021年10月,苏州市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教育调查项目,其中将50826名八年级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与同期实施的学业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关联,从而探索和剖析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因素,旨在揭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行为,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缓解盲目焦虑。

01/

家庭早餐情况、学习空间和藏书量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 每天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学生平均每周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天数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每天都吃家长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为513分(均分,下同),而每天都吃不到家人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为450分,两者相差63分;每周吃家人做的早餐次数越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好。

  • 在安静的独立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将学生在家的学习空间按照独立性和安静程度两维划分为四种类型:安静的独立空间、安静的开放空间、干扰的独立空间、干扰的开放空间。在不同类型的家庭学习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安静的独立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学业成绩为508分,而在有干扰的开放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学业成绩为479分,两者相差31分。

  • 家庭藏书量多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好

家庭藏书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家庭藏书量超过200本的学生学业成绩为550分,比家庭藏书量仅为0~25本的学生学业成绩高109分。

02/

家长的教养方式、陪伴程度和榜样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有显著影响

  • 家长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品质更好

根据家长对孩子“支持(通过交流沟通、关心、陪伴支持满足孩子特定的需要)”和“要求(通过行为规范、活动监督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权威型(高支持、高要求),专制型(低支持、高要求),宽容型(高支持、低要求)和放任型(低支持、低要求)。不同教养方式类型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品质指标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如图1所示,家长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学生心理更健康、学习品质更好,其次是宽容型教养方式,而采用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品质较差。

  • 父母共育、情感陪伴程度较高的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品质更好

本次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显示,初中生的主要陪伴者和教育人是母亲的比例为46.0%,是父亲的比例为17.0%,父母共育比例为28.5%,是祖辈或其他人的比例是8.5%。拥有不同学习陪伴者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品质上的得分存在著差异。

如图2所示,父母共育的孩子心理状态和学习品质更好,其次是母亲或父亲单方面陪伴的孩子,而祖辈和其他人陪伴的孩子心理健康状态和学习品质均较差。

本研究中家长陪伴分为学习陪伴、生活陪伴和情感陪伴,在控制学生个体变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的情况下,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长学习、生活和情感陪伴程度对孩子心理健康具有正向影响,对学习品质也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情感陪伴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的影响更为显著。

将家长对孩子学习陪伴、生活陪伴和情感陪伴程度得分从低到高排序,图3和图4表明,家长情感陪伴程度高的初中生心理状态和学习品质均更好,家长情感陪伴和生活陪伴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和学业促进作用大于学习陪伴。

  • 家长在家中使用智能电子设备少、阅读学习多的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品质更好

在控制学生个体变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的情况下,回归分析发现,家长在孩子面前使用智能电子设备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长每日在家中用于阅读学习提升的时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将家长在家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阅读学习提升的时间由短到长划分为四个水平,如图5所示,家长在家中使用智能电子设备的时间越少,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更好;家长在家中阅读学习提升的时间越多,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更好。

03/

家长的教育心态对学生的学习倦怠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家长教育心态是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本研究中主要包括家长教育焦虑、教育攀比和教育期望。在控制学生个体变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的情况下,回归分析发现,教育焦虑、教育攀比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将家长教育焦虑和教育攀比指标的得分从低到高排序,并划分为四个水平,如图6所示,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教育攀比程度越高,孩子的学业倦怠越重,主观幸福感越低。

将家长教育期望水平划分为很高、较高、适中、较低和很低五水平。如图7所示,家长教育期望水平与学生学习倦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呈“U型”和“倒U型”关系。家长教育期望水平适中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最低,主观幸福感最高;而家长过高的教育期待会加剧学生的学习倦怠,降低主观幸福感。

04/

家校合作的效果对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效能感、焦虑程度和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在控制学生个体变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的情况下,以家校合作效果为自变量,对家长教育责任感、效能感、焦虑程度和满意度进行多项回归分析,发现家校合作效果可以正向预测家长教育责任感、教育效能感和教育满意度,负向预测家长教育焦虑程度。

将家校合作效果指标得分从低到高排序,并划分为四个水平,如图8所示,家校合作效果得分为水平Ⅳ的家长教育责任感、教育效能感和教育满意度均更高,而教育焦虑程度更低。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每日吃好早餐、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书籍资源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环境条件;家长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全方位的亲子陪伴、良好的榜样示范,对孩子的心理和学业发展更有利;家长合理期望、缓解焦虑、减少攀比,有助于孩子学习倦怠的缓解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高效的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教育效能感和教育满意度,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基于上述结论,家长应切实履行育人职责,转变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应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做好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打造新型家校共育共同体;社会各方应各尽其责、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